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阿维尼翁位于法国南部的罗纳河畔,人口约十万,古城的贝内泽断桥、教皇宫等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近代则以阿维尼翁戏剧节闻名。

 

 

 

 

阿维尼翁古城墙长4300米,建于十四世纪,十六世纪重修,由厚重的巨大石块砌成。

 

 

 

古城墙有7座城门,39座塔楼,不但坚固且具有美感。

 

 

 

阿维尼翁的罗纳河上有一座始建于十二世纪的贝内泽桥,虽然被洪水冲跨只剩下残部,但其卓越的设计堪称中世纪建筑的典范,对面小山上是圣安德烈要塞。当年许多朝圣者和商人们往来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间,贝内泽桥为他们提供了交通便利

 

 

传说十五岁的牧羊人贝内泽受到上帝启示,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,并独自将一块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。阿维尼翁民众相信跟随贝内泽建桥是上帝之意,历时8年的艰难困苦,于1185年完成了雄伟的石桥,并在十三世纪和十五世纪两次重建。

 

 

 

“我们在阿维尼翁桥上跳舞,人人都在跳舞……”这首广为流传的民歌唱的就是贝内泽桥,当地追求浪漫的少男少女很喜欢在桥上约会。

 

 

 

贝内泽桥原有22个拱形桥孔,1668年的特大洪水冲垮了石桥,目前只剩下4个桥孔,断桥侧面有一座小教堂,供奉着建桥者贝内泽。

 

 

 

阿维尼翁主教堂重建于十二世纪,顶端金色的圣母玛利亚塑像重4吨半。钟楼有35尊能够敲奏出悦耳音响的钟,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重新铸造的,之前的已经在革命时期被融化铸造成火炮了。

 

 

阿维尼翁在历史上是罗马天主教廷的领地,1309年至1377年有七位教皇在此居住,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才并入法国,城内曾有铁匠街、木匠街、染坊等。

 

 

 

许多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派系矛盾,基督教也不例外。十三世纪末,罗马教廷内部激烈斗争,威胁教皇安全,1309年在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安排下,克莱蒙五世教皇决定从罗马迁至阿维尼翁。

 

 

 

 

教皇宫于1334年开始在巨大的多姆斯岩石上建造,1362年建成,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宫殿。朴实无华的建筑就像一座军事要塞,有8座塔楼,居高临下俯视着阿维尼翁老城,居住者内心的不安全感由此可一斑。

 

 

 

教皇宫内的壁画十四世纪由马泰奥创作,有些作品是对基督教教义的阐释,也有的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场景,虽已存世六百多年,色彩依然浓烈鲜艳,这些画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受到一定程度损毁,好在没有被“与旧时代决裂”的革命者们铲除。

 

 

 

 

1376年格里高利十一世教皇离开阿维尼翁返回罗马,两年后去世。1378年至1417年天主教会发生大分裂,彼此独立的教皇分别住在阿维尼翁或罗马,并把对方逐出教会。教皇宫在拿破仑时代被军队征用,成为兵营和监狱,动乱年代的人们常常以亵渎“神圣”为风尚。

 

 

 

 

教皇宫下面有广场和花园,广场一侧的建筑原为教皇宅邸,现为小宫博物馆。

 

 

墙壁上有花哨浮雕的建筑是十七世纪的铸币厂。

 

 

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与爱丁堡戏剧节、柏林戏剧节齐名的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,每年夏天举办三个星期,许多有才华的艺术新人在这里崭露头角。

 

 

 

历史上曾经是按窗户个数征税,于是人们减少窗户数量,为了建筑美观,设置了一些假窗并以漂亮的绘画装饰,现在假窗上描绘的多为戏剧节演出剧目的场景。

 

 

 

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,一些法国艺术家为了让人们尽快走出百业萧条的阴影,在1947年创办阿维尼翁戏剧节,于每年七月的后三周举办,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戏剧爱好者。阿维尼翁戏剧节摆脱传统戏剧的高雅风格,推行平民化的剧目并坚持不断创新,对法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发展都有巨大影响。中国戏剧团组自2011年开始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,演出剧目累积已有二十多部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胜利

胜利

131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河北出生,北京读书,两广从军,企业工作,现为闲人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