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意为“盛产苹果的地方”,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,现有人口180万,1997年前曾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。
1991年12月21日,苏联的十一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会议,成立于1922年12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,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、格鲁吉亚领导没有参加会议。
哈萨克斯坦由125个民族组成,人口1750万,信奉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占66%,但我们在阿拉木图只看到了这座中央清真寺。
俄罗斯族占哈萨克斯坦人口的21%。东正教升天大教堂是1904年完全以木质建造的华丽建筑,其高度在全世界木结构建筑中排名第二。
1911年当地发生毁灭性地震,大部分建筑倒塌,升天大教堂安然无恙。
潘菲洛夫公园勇士纪念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成,前面有长明火。1941年7月17日苏联组建316步兵师,师长为潘菲洛夫将军,兵源主要来自哈萨克和吉尔吉斯。在莫斯科保卫战中,316步兵师的一部分官兵英勇抗击德国军队,功勋卓著,但当时新闻报道说他们击毁18辆德军坦克,事后调查数字是不实的。
哈萨克为卫国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,仅316步兵师就伤亡近万人,潘菲洛夫将军也在1941年11月18日牺牲。
苏维埃初期的内战没有波及到哈萨克斯坦,但这里也有纪念国内战争的雕像。
1986年12月,莫斯科决定撤销统治哈萨克斯坦近三十年的库纳耶夫党主席职务,由俄罗斯人科尔宾取代,阿拉木图的一些学生和群众上街表达不满,导致了震惊全苏联的流血事件。哈萨克斯坦现有高等院校144所,在校生63万。
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是典型的苏联时期建筑风格,由于阿拉木图曾经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,各种设施还是很完备的,但由于距离与吉尔吉斯的边境太近,1997年首都迁往1300公里之外的阿斯塔纳。
“哈萨克”一词在突厥语中是“游牧战神”之意,这里曾经是突厥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,十五世纪形成哈萨克民族,十八世纪包括阿拉木图在内的部分领土属于清王朝,十九世纪整个哈萨克斯坦逐步被沙皇俄国吞并。
现今的阿拉木图,无论建筑还是民众生活,俄罗斯文化的印记十分鲜明。
在公园喷水池旁,美女摄影师正在给女模特拍摄,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里的时尚生活是很欧化的。
托洛斯基在十月革命及保卫苏维埃的战争中赢得了极高荣誉,列宁去世后在与斯大林的激烈斗争中败北,1928年1月被流放到阿拉木图,一年后全家被驱逐出苏联。
我们入住的“哈萨克斯坦酒店”在阿拜广场旁边,阿拜广场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地方。
阿拜-库南巴耶夫1845年出生,1904年去世,是哈萨克诗人、作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,他并没有留下文字著述,在口头流传的作品中有尖刻嘲讽哈萨克民族,赞美俄罗斯民族的内容,苏联时期被抬到很高的地位,而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依然认可那样的评价。
阿拜广场在黄昏时分有露天演出,很是热闹。
我在酒店自己的客房眺望,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天山,高高耸立的科克托别电视塔花费了6亿卢布,历时8年建成。
哈萨克斯坦面积272.49万平方公里,居世界第九位,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。随着苏联解体,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16日独立,但仍是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。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很长的边境线,在苏联时期的1962年发生过伊犁塔城事件,1969年发生过铁里克提事件。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非常丰富,品种齐全且储量巨大,农业则以小麦、甜菜、棉花为主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