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位于地中海东岸,意为“多井之乡”,是中东地区的历史名城,人口约180万。
远在3000多年前,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建立了城邦,之后相继被希腊、罗马、拜占庭、阿拉伯、奥斯曼各个帝国统治。漫长的岁月,伴随着无数凶残的征战与肆意狂欢。
罗马时期,贝鲁特繁荣一时,修建了神庙、广场、浴室,但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的地震和海啸,一度把贝鲁特彻底摧毁。
贝鲁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法国托管,经济快速发展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中东地区金融、旅游、新闻、转口贸易中心,建立了四所大学,获得了“东方巴黎”的美誉。
随着人口迅速扩张,多民族、多宗教聚居的贝鲁特社会关系日趋紧张,1975年内战爆发,城市一分为二,西部为穆斯林控制,东部为基督徒控制,中间隔离带成为交火的战场。1982年以色列军队又与巴解组织在贝鲁特西区兵戎相见,直至巴解组织撤到其他国家。
十多年的内战导致黎巴嫩15万人死亡,20万人受伤,90万人流离失所。贝鲁特市中心烈士广场矗立着一组青铜塑像,是纪念当年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,内战使塑像布满弹孔,一只手臂也被炸掉了。
1992年至2004年拉菲克-哈里里先后五次出任黎巴嫩总理,主持了内战后的重建并稳定了金融。
拉菲克-哈里里从政前在沙特阿拉伯经商,白手起家成为百亿美元的富豪,贝鲁特的阿明清真寺就是拉菲克-哈里里独资兴建的。最近黎巴嫩现任总理萨阿德-哈里里由于滞留国外被世界媒体关注,他是拉菲克-哈里里的儿子。
2005年拉菲克-哈里里在一次汽车爆炸袭击中身亡,各派政治力量都指责是对方所为。2007年黎巴嫩再次陷于内战,一年之后在阿拉伯联盟的调解下成立了全国统一政府,脆弱的和平总算来临了。
贝鲁特有一条外观简陋的街道,两侧却是一家家加工出售黄金饰品的店铺,老板多为逃避1915年奥斯曼大屠杀的亚美尼亚人后代。在这里刷卡购物一次超过数千美元的也许完不成交易,信用卡还可能被冻结,这是由于发卡机构把这里列为高危地区,采取了避免信用卡被盗刷的措施。
我们站在街上休息,一位小伙子过来主动与我们打招呼。他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,会修理缝纫机,到过中国并担任了一家缝纫机厂的代理。叙利亚战火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,希望在贝鲁特找到谋生的机会,但几天下来,没有能够得到任何工作。当我们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时,他摇摇头,说只想聊聊天。我拍摄了小伙子默默离去的背影,可以感受到他的苦闷与无奈。
黎巴嫩国家博物馆建于1937年,规模不是很大,但珍贵的藏品展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。
前些年的黎巴嫩内战和近些年邻国的战火重创了黎巴嫩旅游业,我们参观时博物馆的一个个展厅灯火辉煌,观众却寥寥无几,整个博物馆几乎成了我们几个人的专场。
质朴的远古浮雕,题材是残暴的杀戮。
鲜艳的马赛克镶嵌画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真诚信仰和优雅生活。
两千年前的雕刻题材非常丰富,贵族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在一块块浮雕上。
不同历史时期的的人物雕塑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与艺术趣味,有些人类行为古今中外一以贯之,但几千年前如此写实的雕刻却是极为罕见的。
黎巴嫩国内现有人口450万,而在世界各国的黎巴嫩裔人口有1500万,屹立在海滨的鸽子岩目睹了这里的历史变迁。
贝鲁特希尔顿酒店有两座高楼,但入住的客人极少。我们几个人的客房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,显然是希望夜晚时错错落落的灯光能够给酒店增加一些人气。
我的客房在27层,每天走到阳台,欣赏激荡在贝鲁特上空的风云。
酒店周边的建筑很现代,也很漂亮。
灯光璀璨的贝鲁特,不知是否能够远离战争,永享和平。
黎巴嫩历史悠久,文化多元,拥有不少世界文化遗产,如最完整的罗马古城巴勒贝克,伍麦叶王朝仅存的城市遗址安贾尔,隐藏在深山里的圣谷修道院。《孤独星球》是世界知名的旅行指南,在2009年曾把贝鲁特列为旅行十佳目的地,同年的《纽约时报》也认为贝鲁特是必去的旅行胜地。
0
推荐